間接市場抽查,更能客觀評價電機質量水平
對于電機產品質量,不同層級的市場監管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,也進一步規范了生產廠家對于電機產品的質量認知和控制。但按照目前的抽查取樣規則,很難保證抽查質量與現實質量水平的一致性。
在針對于高效電機產品的推文中,不少網友留言,認為市場上真正意義上的高效電機不多,“披著羊皮的狼”更多一些。按照最新版GB18613標準的規定,IE3是該類電機生產和銷售和最低限定要求,但事實上,仍有一些連IE3水平都達不到的電機,穿著節能電機的外衣大行其道,也就是該現象嚴重擾亂了電機市場秩序。
最近,某省級針對于水泵的質量抽查,間接發現了電機產品的質量問題,這也可以成為下一步對于電機質量監督及性能評判的一個新思路。對于高效電機的節能水平,可以通過任何一個行業的系統節能情況進行規范,如前期紡織行業設備的系統節能要求提升,就變相對于配套電機的效率水平提出要求,雖然電機消費者很難客觀地評價到手電機的效率水平,但不同廠家電機配套后的節能效果比較,則間接對電機的效率水平進行了對比分析,濫竽充數的偽高效必定會淡出市場。
近期在某網站獲知的關于防爆電機3C認證的實驗室指定要求,對于防爆電機能效控制也是一大利好。
對于電機質量水平的提升,一方面在于市場的反向推動,更多的在于電機制造者的社會責任,做符合要求的產品,向市場投放名副其實的好產品,是一個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;一次偶然的機會,同時接觸了兩個電機廠家的同一規格產品,產品品質的差別以及市場價格的差距明顯,高品質的電機自然有高端的客戶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