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合“互聯網+”產業力量,中國供銷社網成為新時代發展“旗幟”
在老一輩的記憶當中,供銷社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,是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機構。事實上,在過去的時代里,供銷社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職能,包括對重要農業生產資料、農副產品經營進行組織、協調和管理等。
從歷史角度來看,供銷社在我國由來已久,去年在國家政府的指導下,供銷社再一次進入大眾視野。作為互聯網行業的創業先驅之一,張總借助市場發展趨勢,成功打造出了一個整合國內農副產品,日用品的線上平臺——中國供銷社網。目前,平臺即將上線,歡迎各個企業入駐。
張總指出,根據新聞所反饋出的信息,湖北、寧夏、重慶等地開始恢復重建供銷社。從人員配置方面來看,基層社社員數量達到了45.2萬人,農民社員2016年的數量是5.15萬人,2021年漲至33.3萬人,5年時間上漲了546.6%。這足以表明,政府高度重視供銷社的重建工作,希望能夠通過有效的行政手段,充分保障糧食安全,并進一步提升農民種地的積極性。
而中國供銷社網的誕生,明顯是一個“順勢而為”的商業舉措,能夠在國家政策推行的過程當中,充分發揮“互聯網+”的重要作用,為糧食安全貢獻更多創新力量。
在張總的觀念里,中國供銷社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當中,同樣也可以發揮出超出預想的重要力量。政府相關部門表示,“供銷合作社全面拓展了為農服務領域,提振了鄉村經濟,但系統發展不平衡、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。”這也就表明,資源分配方面,仍舊存在一些需要攻克的發展難題。而中國供銷社網,可以借助效率更高的互聯網平臺,為農副產品的銷售,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。從而幫助農民,獲得更多的收益,從而進一步提升種糧積極性。
張總認為,供銷合作社是合作經濟組織,應按照市場化改革的方向優化機構設置,轉化職能、轉化方式,切實提升治理運行效率和效能。而在市場化改革的過程當中,中國供銷社網借助“互聯網+”的創新力量,無疑可以幫助供銷社加速重建速度,從而為社會作出更多的友誼貢獻!
未來,張總相信,中國供銷社網能夠發揮專業職能,為社會提供更多創新助力!